去年底到大學當外審老師,參加了畢業製作的講評。結束後跟接待的同學閒聊,其中我告訴她們「做作品要有自己的想法,如果這個作品背後沒有想法,那你只是純粹的在表現「技巧」而已,這樣的作品,很容易沒有一致性,也很難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或感動人.....」。聽到這個同學問我說:她們快畢業了,未來進了職場,不是就得做老闆想要的東西嗎?她們還能有自己的想法嗎?
確實,進入職場之後,現實面上由於有給薪的關係,確實妳得去做老闆要妳做的東西。但是,如果做的東西自己沒有認同感,那也很難發讓自己全力去做,嚴重的話,甚至只是在等下班,混過那8小時的上班時間,那無異是在浪費生命。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中,妳需要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?在「職業是什麼?」中有提到,所謂的職業必然有它存在的價值,它被這個社會所需要,它才會存在。而同學需要去想的則是「我想做些什麼用來建立我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?」這個思考的過程可能不會太短,因為它涉及到很多個人的經歷、專長、背景等等,但最終會回歸到妳的價值觀。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,如果妳跟老闆有相同的價值觀,那妳們才容易有相同的方向、相同的目標、相同的手法,當這些都相近的時候,妳做起事來會得心應手,老闆也會認同妳的方向、目標、作法。因此妳容易得到老闆賞識,做起來也才愉快(不一定輕鬆),也才容易有成就感。反之,妳會樣樣都被看不順眼、妳也會覺得上頭天天在做蠢決策,彼此都痛苦。所以,在職場上,妳應該照老闆的想法去作他想要的事情,但同時,妳也要去尋找一個妳可以認同的老闆,這個過程不會太短,但確是必須持續追尋的目標。最終,妳能找到一個妳真正認同的工作,工作起來才會愉快並能獲得成就。當妳找到這個人的時候,妳自然可以做有妳自己想法的作品,或者更精確的說,有妳們想法的作品。
最後,換工作或換老闆是一定會發生的,但我依然不建議換得太快。畢竟瞭解一個人需要不少的時間,瞭解一個工作也是,稍微多花一點時間瞭解的更清楚之後再走,比較不會錯失什麼或後悔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