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看了篇網路文章,22K到底是不是個偽議題?看起來有的吵了XD
基本上我個人是支持競爭力的說法的。但是有競爭力的下一步是換工作,這個也必須包含在內,同時這個人必須關心這份工作的行情。
文中提到的「潛在勞動力充裕」這件事情,它在每個時代都在發生,而解決的方法其實也不在法定基本薪資,而是
如何避自己陷入蛋塔效應。
而「所有老闆用「較低的估價」去「聘請員工」,是一個賽局的均衡。」除非我們是封閉式的經濟體,否則若國內有相對優秀的人才,但本國企業卻一致的不提升工資時,那自然就會有外商進入了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外商也不是救世主,會到國外投資一定有其成本及利潤考量,你在國內領覺得是高薪,但同一份工作在該企業的母國所需支付的薪資又更高。簡單說外商也是為了省錢所以才跨國雇用你,頂多算各取所需。
「因為勞工本身不明白自己的價值、也不明白他人的價值,而只在他人對自己的估價之中尋找一個相對最好的選擇。」前面提到的,要關心這份工作的行情,如果你在工作環境中人際關係不算太差,那總會有辦法打聽到的。如果從主管到同事都沒有人願意告訴你...嗯...。再者,選擇相對好也沒有錯,記得,下一步就是換工作。
「因為老闆必須為自己的最大利益進行考量,而對他而言並不存在著太大的調薪動機。唯一的可能動機在於「搶人才」,但如果自己的人才沒有變得更難搶,他為什麼需要發更高的薪水呢?」提升競爭力不就是為了讓自己變成老闆想搶、必須搶、甚至得跟外商搶的人才嗎?也因此提升競爭力→老闆必須搶人→老闆調薪,不是這樣嗎?(希望這個邏輯沒錯,畢竟現在是冷的要死的清晨六點,我有神智不清的可能XD)有提升競爭力後,反而沒有老闆想要我的狀況嗎?
至於22K的保障,我想一個基本工資的保障是必要的,但是那必須是保障特定的身心及環境弱勢者,而非所有人。至於薪資的解決之道,與其爭幾K幾K,不如推動終極解決之道「法定公司的營收,必須成比例的跟員工分享」
最後,「根本的問題可能就是公司管理人才不會用人或需要檢討。所謂「將帥無能,累死三軍」,為什麼不鼓勵透過抗爭來要求公司結構檢討、解決實質存在著的困難,而只是不斷去要求勞工去改變、認命、學習呢?」我先聲明,如果遇到公司管理人才不會用人或需要檢討的公司,我會建議直接離開,而不是忍耐。
至於指望用抗爭來改變企業用人或體制,並非不行,只是這真的如同作者自己提的「「勞動市場」本身,就不是一個那麼像是「線上遊戲」的東西。」組織的行事風格、規則、經營理念思維等等,也不是「線上遊戲」,說換就換、說跳就跳,可以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完成的。所以,與其跟它等它改,不如離開他,讓他自己失去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,進而改變或倒閉,這才是真的對勞工來說比較好的方法。
附上文中提到的原文22K 根本是個偽議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